目的 观察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采用声门上喷射通气进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92例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3例与喷射组49例。麻醉诱导后由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进行气道管理,常规组应用常规单手“C-E手法”扣面罩进行通气,喷射组应用声门上喷射通气。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及麻醉诱导后1 min(T1)、3 min(T2)、5 min(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aO2、PaCO2,并计算以上时间点前1 min内的膈肌运动振幅值。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SpO2、PaO2、PaCO2及膈肌运动振幅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喷射组T2、T3时的PaO2高于常规组, T3时的PaCO2低于常规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膈肌运动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鼻出血等情况,而喷射组患者胃通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非麻醉专业住院医生应用声门上喷射通气能给全身麻醉患者提供相对更恒定的通气量,并可降低胃通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