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IS)致病因素多,病机复杂,针对某一分子因素的调节或干预效果不理想。中医学基于整体观认识疾病,但辨证、疗效机制生物学基础不足,而多组学可从不同层面揭示疾病的病因病机,使在分子水平构建机体调控网络成为可能。本文基于中医整体观,结合多组学构建IS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思路,以期深入揭示IS的病因病机,为其中医辨证、疗效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从而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IS的临床效果,降低IS发病率与复发率,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创新发展。
广西医学 页码:1200-1205
作者机构:古联,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疾病防治。
基金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439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zyyzdxk⁃2023167)
缺血性脑卒中(IS)致病因素多,病机复杂,针对某一分子因素的调节或干预效果不理想。中医学基于整体观认识疾病,但辨证、疗效机制生物学基础不足,而多组学可从不同层面揭示疾病的病因病机,使在分子水平构建机体调控网络成为可能。本文基于中医整体观,结合多组学构建IS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思路,以期深入揭示IS的病因病机,为其中医辨证、疗效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从而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IS的临床效果,降低IS发病率与复发率,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创新发展。